這篇文章擱置很久了~
為了避免棍子教學變成又臭又長
還是拆開來寫~
目前Kelly的烤箱是這個
打開來長這樣
當初會選這台是因為它夠大(可以放三條12兩)
而且還有烤雞在用的烤叉(雖然還沒烤過雞....)
烤箱到貨第一天,空燒咖啡渣除臭,順便檢測烤箱溫度
最高烤溫雖然標示240......溫度計實烤結果
溫度偏低30度,開爐門會瞬間低50度
意思是開150度,烤了15分鐘,溫度計的顯示大約是120度
開180度,烤15分鐘,溫度計大約是150度
舉例來說,假設某食譜上寫:200度預熱15分鐘,烤15分鐘
大概烤起來會變成:刻度200度,實烤170→烤出來的成品不是不夠熟,就是會偏硬
所以K在烤吐司或麵包的時候是這樣 →
開240預熱(15分鐘後實際溫度約200)
丟入麵包之後,烤溫改為200度,用200度來烤15分鐘
如果食譜上寫180度咧...?我會當作沒看到XD
為什麼會這樣咧.....這其實是家庭用烤箱的通病
因為爐門沒有密封,例如下面的照片
門縫很大,後來使用鋁箔紙把門縫包起來,變成這樣
醜醜的第一版
實測之後溫度有多個10-15度
所以後來做了第二版
目前維持第二版^^
至於開爐門每次都會喪失30-50度
且溫度回升慢...苦惱了一陣子
後來在買蒸氣專用小石的時候
故意多買一些 鋪烤箱底 多少增加一些保溫性
實測結果是開爐門溫度喪失從原本的30-50度
下降為20-30度,且溫度回升會變快^^
最後是常見的問題...
選擇家用烤箱的宿命就是 內部較熱的不均溫感~
例如:
比較黑的就是在裡面的...
偏裡面的紅豆變成了黑豆....已哭
後來有點小抓狂....拿家裡的蒸片放在烤箱的最上層
蒸片照片
烤出來的吐司長這樣
有看出來嗎?蒸片有擋住的地方就是OK的(大樂
後來 閑閒沒事 充滿實驗精神 又做了這個 自製的均溫板
說明:底下是一個烤網(一般烤肉用的那種)中間放上蒸片
不足的地方蓋上鋁箔紙並挖洞
內部留的洞少些,外側的洞多些
架在烤箱的最上面(加熱管之下)
在烤箱裡架好變這樣
搭配好之後,烤出來的美麗吐司
結論~如果烤箱不乖,就拿來胡搞瞎搞吧 XD